学校结核病防控一直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教育部在2010和2017年联合下发了两版《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及变化、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学校实际工作情况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的主要特点是强化了教育系统和医疗卫生系统各相关机构的职责和任务,规范和细化了学校结核病防控各项措施的实施要求,明确了实际工作中多种问题的处理方法, 加了学校结核感染控制措施的具体内容和督导考核的相关要求等。
一、疫情特点
1.学生肺结核疫情特点
近年来,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约为全人群报告发病率的1/3,整体呈下降趋势。从人群分类来看,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数约占全人群报告发病数的 4%-6%。从报告年龄来看,15-24岁年龄组约占学生报告发病总数的85%,尤其是 18 岁左右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从报告时间来看,3-4 月、9 月为学生患者报告发病高峰。
2.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
一是以寄宿制学校为主;二是以高中学校居多;三是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比例低;四是低疫情地区的突发事件多发生在高疫情地区学生生源多的学校。此外,还出现了耐多药肺结核校内传播引起的突发事件。
二、防控策略与措施
1.强化日常防控措施,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1.建立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责任制;2.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3.对学生和教职员工开展结核病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4.对校医、班主任及班级卫生员等相关人员进行结核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对结核病的识别能力;5.改善校园环境卫生,加强聚集性场所的通风换气;6.开展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记工作;7.对发现的学校肺结核患者和疑似患者依法依规及时报告;8.主动监测和分析学校肺结核疫情。
2.及时处置散发疫情,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对学校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报告、登记、治疗管理和随访检查,如发现学校结核病患者,立即开展一系列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3.做好应急能力储备,及时有效应对突发疫情
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保障人员、经费、物资配备,建立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急队伍处置能力。
三、学校常规预防控制措施
1.健康体检
为避免结核病传染源进入到校园,造成校园内部传播,需对进入学校的学生和教职工开展结核病健康检查,并将体检结果纳入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档案。实现“关口前移”。
要选择有资质且具备开展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和胸部X光片检查能力的机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技术包括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 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等,鼓励探索适宜新技术和新方法,科学开展论证,提升检测效果。在完成时限上,新生体检原则上要在入校前完成,最晚不超过开学后一个月;新入职员工在入职前完成;在职员工每年开展一次常规体检。
2.健康教育
在学校中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地对师生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和生活等习惯,预防结核病发生,杜绝师生结核病患者的瞒报和谎报,降低结核病在校园内传播的风险。
3.学校环境卫生
学校应当按照学校卫生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并加强教室、宿舍、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
4.主动监测
通过晨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记,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结核病患者,减少结核病在校园内的传播,对发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学校需指定人员或通知家长陪伴学生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检查,并追踪其诊断结果,及时掌握其健康状况。
四、接触者筛查
根据与指示病例的接触方式、程度和时间,接触者可划分成三类:一是密切接触者;二是一般接触者;三是偶尔接触者。首次筛查一般限于密切接触者,应覆盖全部密切接触者,做到应查尽查。在确定筛查范围时,除筛查时发现新患者需扩大筛查外,未发现新患者但接触者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率(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明显升高时也需扩大筛查。对于筛查出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非强阳性率(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阴性者),应开展健康教育并加强健康监测。
摘自:《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版)》